长江违规垂钓超30%, 钓鱼成重灾区! 专家, 推行垂钓“执照”制

编辑:admin 日期:2023-03-19 10:31:27 / 人气:

自古以来,垂钓就被视为一项休闲活动,姜子牙、范蠡、柳宗元等人,是历史上有名的钓鱼人。到了现代社会,钓鱼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多种形态的社会活动,垂钓者数量众多,甚至多到让管理部门都感到头疼的地步。

最近,编者看到一篇报道称:在长江流域发生的非法捕捞案件中,垂钓占了30%以上。电捕鱼、绝户网、违规垂钓,正式取代了之前的“电鱼、网鱼、毒鱼”,呈现“三足鼎立”之势。
估计连“姜子牙”们也没有想到,钓鱼也能演变成一种“非法捕捞”活动。
长江非法捕捞案例,违规垂钓超过30%?

据“长江水域生态保护研究中心”的专家潘迎捷先生称:
在2022年查办的非法捕捞案件中,三分之一以上是非法垂钓,因此需要继续加强垂钓管理。

乍一看到这个数据及结论,编者都感觉有点吃惊,钓鱼竟然成了非法捕捞的重灾区?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。
但专家得出的数据,应该也是有出处的,否则他们也不能如此信口开河。
为何钓鱼成了与电鱼、网鱼齐名的非法捕捞行为?编者认为,专家们得出的结论,是按照非法捕捞案件的数量来统计的。打个比方,在同一天内,某个地方抓到了一个电鱼人、一个网鱼人还有一名垂钓者,那么违规垂钓的占比就达到了三成。因为钓鱼人数量多,目标相对明显,因此更容易被列入到统计模型中。

从这个逻辑上来看,专家们得出“违规垂钓超30%,钓鱼需要加强管理”的结论,也能说得过去。
不过,编者不知道专家们有没有深入地剖析问题,一名电鱼人和一名钓鱼人,在数量上可能是相等的,但对生态的影响到底谁更大,谁的破坏力更强,这些都应该进行定量、定性分析。但在专家的通篇报道当中,垂钓反而成了关注的焦点。
甚至,西南大学水产学院“姚维志”教授指出:垂钓管理是现阶段影响禁捕秩序的主要问题。


在专家、学者们的眼里,长江禁渔的主要矛盾,已经从非法捕捞转移到违规垂钓。
这些观点,听起来实在是有点滑稽。
钓鱼,真的变成了非法捕捞的重灾区吗?
不知道坐在办公室的专家和学者们,是否到现场走访过,是否认真、深刻地思考过一枚鱼钩,和一个电鱼器相比,究竟谁搞到的鱼更多?
在此,我们举两个简单的案例,来对比一下:

案例一:2022年5月,长航武汉分局查获其一电鱼案,3名电鱼人在长江白鳍豚保护区嘉鱼、洪湖区段,数次非法捕捞渔获物8000余斤。(信息来源:极目新闻)
案例二:2022年10月,南京一名路亚垂钓爱好者因使用“三本钩”,被以“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”抓获,而他的钓获量为一条12.2斤的鱤鱼。(信息来源:潇湘晨报)

8000斤对比12.5斤,哪个更厉害?相信不用过多地解释了吧。
当然,编者在此举例,并不是要为违规垂钓辩护,而是要给专家们提一个醒,垂钓和非法捕捞,到底孰轻孰重,应该好好掂量一下,再下结论也不迟。
因为路一旦走偏,看待问题的立场也会发生变化。对于不合理的垂钓秩序,固然需要加强管理,但如果说要把主要矛盾转移到垂钓上,是不是有些过于草率了?
如何规范垂钓活动?专家建议推行钓鱼“执照”制
对于对休闲垂钓的管理,一直是包括钓鱼人在内的广大网友们讨论的话题。真正的垂钓爱好者们,也希望能加强对垂钓秩序的规范化,而不是“一刀切”完事。
如何加强垂钓管理?“长江水生生物科学委员会”的研究员庄平,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。他本人在近期受访时称:“建议采取垂钓‘执照’制,只有执证者才有资格垂钓,领证前必须经过相关培训,可以参照考驾照的办法。”

推行钓鱼“执照”制,这在很多国家是一种惯例。在国内也不失为一种管理休闲垂钓办法和思路,让懂规矩的垂钓者获取“执照”,开展合理的垂钓活动,满足广大垂钓爱好者的需求。
持证钓鱼,在国内一些地方已有成功案例。比如在浙江千岛湖,就已经实行了钓鱼“执照”制,每年收取一定的管理费,既满足了部分垂钓者的需求,又带动了垂钓产业的发展。

当然,获取了钓鱼执照,并不等于获得了狂飙的资格,在垂钓管理制度上,仍应该加强规范。比如在钓具规格、垂钓方法、渔获物规格、钓获量限制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,都要一一进行规范,如有违规者,依规严惩,相信要比一刀切效果更好。
休闲垂钓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高达数百亿的上下游产业链,把这个产业完善好、服务好,能带动一大批就业,这总比把它破坏了要更好一些。

休闲垂钓宜疏不宜堵!在编者看来,推行钓鱼“执照”制,不失为一种科学合理的好思路。虽然在管理成本上可能会有所增加,但它带来的社会效益,要远远高于这些基本可以忽略的管理成本。
最后,编者也想对那些位高权重的专家、学者们提一点个人建议:兼听则明,偏听则暗,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。如果不会钓鱼、不懂钓鱼,就应该少说一点,多去现场了解一点。不了解真实情况就妄下结论,只会贻笑大方,坏了自己的名声。

现在致电 0512-6684444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Top 回顶部